普洱宁洱:反季香椿种植托起群众致富新希望
香椿是春季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立冬时节,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梅子镇建设村的四季红油香椿仍在萌芽,不仅饱了吃货们的口福,还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
“它的芽顶,每一把里面要有三四个芽头,长度不能超过十四五公分,差不多跟手机一样长,这样采摘才能卖得起好价钱。”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建设村的这片香椿种植基地,只见基地里依然生机盎然,连片的香椿吐出红嫩透亮的芽叶,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技术员正在为村民讲解采摘椿芽的要点。
建设村是一个边远山区村,2020年,该村依托土壤、气候、光照等自然条件,通过多方考察,引进种植了四季红油香椿,并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管理+村民投劳入股”的模式发展红油香椿种植。
近两年来,通过充分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建设村党支部流转了一千余亩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销售并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充分利用时间差,科学合理地避开香椿集中上市期,在全国香椿进入盛产期时,他们让香椿树进行保苗休眠,然后在每年11月到次年4月进行采摘销售,极大地提高了香椿的经济价值。
经过探索实践,目前,村集体种植香椿面积已达400亩,亩产量约50公斤,按目前市场均价每公斤30元计算,预计可实现产值60万元,有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另外,村民就近务工获得务工收入,还掌握了一定的香椿种植、管理、采收技术并发展种植,仅今年建设村就有10户党员、23户群众种植了300多亩香椿,还有村民已预定了来年200余亩的香椿种苗,预计明年的种植面积将达到800亩以上,香椿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新兴产业。
“今年我自己也种了20亩,以今年的形势来看,长势也好,预计将有4到5万块的收入。”自打村里开始种植香椿就到合作社务工的建设村坝头箐组村民陶建,每天能获得100块钱的务工收入,他十分看好这个产业,觉得香椿比一般农作物更好管理,在掌握了一定技术后自家也种植了起来。
- 上一篇: 年产700万斤 专供京津冀 特色蔬菜种植让果村村民腰包鼓了
- 下一篇: 桐城:特色种植 土里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