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花的种植时间是在每年的春夏两季
西兰花的种植时间是在每年的春夏两季,分别是在春季的三月份和夏季的七月份,如果是春季三月份种植的话,到了夏季的六月份就可以收获了,夏季种植的话,到九月份中旬左右也就可以采收了。不过随着农业水平的提高,即便是在冬季也能够买到新鲜的西兰花,在大棚中种植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
种植西兰花的过程中,要选择品质优良、无病虫害的种子,然后将种子放入50度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5分钟的时间,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注意刚浸泡时,要不断搅拌种子,使其受热均匀。
田间管理的好坏影响着西兰花的产量和品质。西兰花主球大小直接关乎产量。种植可根据生产需要,选择适应性广,易于盘根、种植的品种。西兰花还经常会发生一些病虫害,所以在移植前和移植后,要及时进行田间检查,及时在病害发生早期预防。灭虫害过程中,尽量使用杀虫灯、植物源农药、防虫网、粘板、性诱剂等进行综合防治,严重情况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药剂防治。在采用药剂防治时,明确虫害食物特性,针对性用药,尽量减少农药用量,选择生物性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春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中下旬,幼苗长到5-6片叶时为定植适期。定植早,幼苗可能会遇到低温而提早结球;定植过迟,苗体老化,会影响幼苗定植后的生长发育,使花球变小。因此,一定要适期定植。
定植密度,一般来说,西兰花种植株距为50-60厘米即可。种植过稀,没有产量;种植过密,产量和质量都没有保证。因为西兰花叶子较多,一棵西兰花光叶子就有17片,且展开面较广,若种植过密,叶子无法向两侧伸展,呈直立状,花球发育不好。
扣小拱棚提温促缓苗
西兰花定植后,由于外界气温较低,而西兰花不耐霜冻,为促进缓苗,定植后应做好保温工作。露天栽培,3月中下旬种植时,因为外界温度较低,最好临时扣小棚保温,一般要封棚4-5天,以后随着新叶的展开和外界气温的回升,应逐渐加大通风量,使小拱棚内气温不高于25度。一般来说,当外界温度在15度以上时,也就是每年4月20号前后,需要将小拱子撤掉,避免温度过高而影响花蕾发育。
及时浇水施肥:植株缓苗后,很快进入快速生长时期,为保证植株生长所需要的肥水供应,一般在缓苗后应及时浇水施肥,这样植株很快达到一定的叶数,有利于营养的制造与积累。一般在缓苗后要及时浇一次缓苗水,之后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防止花芽分化前后(6-7片叶)缺水,造成提早现蕾。在定植缓苗后10-15天左右,每亩随水冲施尿素10千克,复合肥15-20千克,促进植株生长,培育壮棵。
抓住管理关键防花球异常
巧施肥水,促进花球膨大,在栽培过程中,植株现蕾期以及花球膨大期前,应及时进行追肥,可亩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钾肥5千克。但是忌偏施氮肥。在氮肥过多的情况下,花枝生长迅速,伸长后容易导致散花球。西兰花进入花球膨大期之后,浇水不可盲目,尤其是在西兰花快长够个时,最好不要浇水,以防出现散球现象,影响商品性。若土壤非常干旱,可适当浇小水。
调节温光,防止花球变黄以及焦蕾
西兰花进入花球膨大期时,在日照不足或强光照的情况下,会导致花球变黄或焦蕾。为避免这种情况,在栽植过密造成外叶过于繁茂的情况下,花球因得不到充足的光照会变黄,因此,要适当摘叶。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可摘取叶片盖在花球上,以减少焦蕾花球的发生。在光照调节的同时,应注意温度的调控,西兰花花蕾期温度以15-18度为宜,如果温度不适宜,尤其是温度偏高、水肥充足时,植株容易徒长,从而出现散球、畸形等不良症状。西兰花在温度高于24度时,容易形成散球,开花变黄、花籽变大、品质变劣;高于30度,蕾球根本不能形成;低于8度蕾球生长缓慢。因此,一定要注意加大防风以及适当的叶片遮阴,调节好温度。
补充硼肥,防花茎空心
西兰花对硼、钼等微量元素有着特殊的要求,所以除了供给氮磷钾三要素外,还要根据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适量补施微量元素,特别是硼钼等微量元素。可在花球膨大期叶面喷施0.1%的硼砂和0.05%-0.1%的钼酸铵溶液,提高花球质量,减少花茎空心。
适时采收,防花球松散
西兰花的采收比较严格,一般应在花球已充分长大,表面圆整,边缘未散开前进行采收。因为此时正是5月份,温度逐渐升高,花球生长发育较快,如果采收不及时,花球容易松散,甚至黄化,降低商品性和品质。采收时,在花球下带10厘米的花茎一起割下即可。
在西兰花种植中,要提髙西兰花产量,应该在育苗阶段、定植阶段、栽培管理阶段重点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确保西兰花生产中有充足的养分供给和水分供给,重点做好关键时期的病虫害防控工作,降低病虫害对西兰花生长造成的影响,保障西兰花产量与品质。